黔东南州供销社近5年工作落实情况

来源: 理事会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2-11-10 10:19

五年来,全州供销社系统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供销社的指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和关于供销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发〔2015〕11号、黔党发〔2016〕5号、黔东南党发〔2016〕35号文件精神坚持以“三农”服务为根本宗旨,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主基调、主战略,围绕“三农”工作大局,着眼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新形势,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拓展服务领域,全面提升为“三农”服务能力,全力构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加快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

截至2022年底,全州供销社系统预计完成商品销售总额86亿元,2018年增长41.14%,年均增长8.99%;利润总额完成4760万元,2018年(同口径)增长32.22%,年均增长7.23%;所有者权益总额6.4亿元,较2018年增长23.07%,年均增长5.33%;资产总额18亿元,较2018年增长20%,年均增长4.66%,系统经济发展质量、企业发展活力、为农服务水平明显提升。2020年州乙炔氧气厂被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授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2022年,全州供销社系统有4个企业和7名同志分别被省人社厅、省供销社评为全省供销社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麻江县供销社成功申报贵州省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试点县,被中华全国供销总社为网络强县培育县。

一、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2018年以来,全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穿改革发展工作始终,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供销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领会中央、省委、州委对新时期供销社改革的新要求,准确把握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支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州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综合改革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二、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全力以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五年来,全系统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坚决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系统抽调干部101人深入49个贫困村第一线,开展帮扶工作,受益人口36991人,结对帮扶1231户5115人,累计争取项目59个,资金32414.2万元,供销社自筹资金开展帮扶42个项目,投入资金3115.24万元,干部职工出资25.72万元,其他帮助解决村办公、公益事业资金184.65万元。州供销社机关及社有企业在从江县停洞镇归奶村、三穗县等溪村先后帮扶联系村发展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总计投入资金340万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做出积极贡献。

三、创新联合社治理机制,完善服务功能。坚持联合社经济组织属性,州、县(市)两级健全了“三会”制度,有10个基层社建立了“三会”制度,全系统成立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17个,资产运营中心8个,社企关系进一步理顺全系统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得到提升,为供销合作事业可持续发展筑牢了组织基础。

四、社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综合服务实力稳固提升。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社有企业改革,转型升级,实现实力规模明显增强。有州本级及锦屏、天柱、镇远县完成集团公司组建。2022年底,社有企业实现利润3800万元,占系统利润总额的80%,年均增长5.16%,职工工资收入年均增长5%,系统服务“三农”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以社有企业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五、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力度,基层服务基础逐步夯实。全系统创建了“三位一体”基层供销社14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75家、村级供销社61家、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528家、完成16个薄弱基层社改造提升。2021年我州获得基层组织建设项目资金的基层社共22个,其中为农服务综合体6个、改造薄弱基层社7个、村级供销社9个。2022年,我州申报省级2022-2023年基层组织建设项目的基层社共计86个,其中建设为农服务服务中心22个、改造薄弱基层社22个,新建村级供销社42个,申报奖补资金1423万元。榕江县供销社探索“三社联建”试点工作,列入中国扶贫发展中心定点观测项目重要亮点成果。凯里市供销社与市委组织部合作建设“村社宜站”试点,列入民政部2021年度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得到省、州领导的高度肯定。

    六、稳步发展社员股金,提高为农服务能力。2019年底,全系统发展社员股金总额达7.86亿元入社社员18811户,其中:农民社员8589户;累计调剂资金23.5亿元扶持社员发展生产经营,助农增收26155万元,为农服务能力得到增强。我州的社员股金服务工作,得到全国供销总社、省供销社的高度肯定

七、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系统年均供应各种化肥保持17万吨左右,提供化学农药、农膜、农用机械、种子种苗饲料等保障市场稳价和需求,充分发挥了农资主渠道作用,为全州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658个,各类协会7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25个,村级综合服务社(站、点)1500个,庄稼医院369个。完成土地流转面积30237亩、土地托管35823亩、配方施肥46316亩、统防统治46131亩、农机作业23801亩,扎实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八、全力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扎实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全州建成经营服务网点1272个,其中:日用消费品686个,农业生产资料444个,农副产品收购网点29个,再生资源回收网点25个,农贸市场10个农产品交易市场20个2022年,全系统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额15亿元,同比增长34%。全州着力打造网上供销合作社”。继续巩固提升“七进”工作,麻江、凯里、镇远等县(市)社开展农特产品进学校206所,覆盖学生15万余人,进社区7个、进超市39个、进对口帮扶城市31个、进机关单位78个。2022围绕“脱贫地区832平台”开展农产品线上销售工作,全州有15个脱贫县1300家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入驻832平台,销售农产品种类2400种,实现销售额1亿元,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中贡献了积极力量。

   九、坚持党对供销合作事业的领导,营造风清气正氛围。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深入推进“四有四化”党建品牌创建,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力度,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以高质量党建服务推动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两个责任”落实通过专题会议、严警示教育大会、专项督查等多种形式,强化对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社工作统筹推进。强化以案示警力度,教育领导全系统干部职工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扎实推进巡察、审计、专项检查发现问题整改落实,为系统高质量发展提供政治保障。积极支持监事会、派驻纪检组更好履职,监事会、纪检监察、审计、财务等监督合力正在形成。加快推进制度建设。新出台社有企业管理等重点领域相关制度34项、完善修订“三重一大”等制度27项,进一步规范决策程序、资产管理、内部监管和企业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