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持续推进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建设中,2023年,独山县供销合作社成为黔南州供销合作社“整县推进基层社建设试点”单位。试点建设开展以来,独山县社通过强化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村“两委”等涉农主体的合作,以“六点”共建为抓手,分类施策,点线面赋能基层社整县推进。
做优农资经营“配送点”,聚焦主业搭建为农生产平台。独山县社充分发挥农资资源优势,推动县域农资一体化配送和社会化服务下沉。独山县社建成可储备农资商品1.5万余吨的县农资集配中心,以“农资+”主业搭建为农生产平台。截至目前,在全县8个镇级社和30个村综合服务站中,以农资为主营业务的分别为5个和26个,形成了以县农资集配中心为龙头、镇村为农综合服务站为终端的农资配送服务网,2023年共销售化肥2.26万吨。独山县社成立农化基地部,以农资经营“配送点”为辐射,为农户、基地免费提供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作物综合营养方案制定、农技咨询等系列农技服务,有力提升了供销合作社“绿色农资”社会形象。2023年共服务农业种植基地100余个,服务面积达10余万亩。
做强农产品“产销点”,聚焦产业搭建助农增收平台。独山县社强化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的合作,引导种植大户、农业技术能人等通过项目扶持、服务带动等方式积极参与到基层社建设,壮大基层社为农服务发展实力。独山县基长镇供销合作社和阳地村为农服务中心采取“合作社+”“产业+”的模式,以“公司订单+经纪人,保底收购+规模化种植+农户参与种植”的形式,建成豇豆、辣椒、茄子、青瓜、西蓝花等农产品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800余亩,带动就业500余人次。独山县社还对接市场打通广东、广西蔬菜流通渠道,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2023年基长、阳地两个基层社累计收购豇豆、青瓜、茄子等农产品400余万斤,带动镇区周边500余户农民增收致富。
做大村集体经济“增收点”,聚焦村社共建搭起助村创收平台。独山县社采取社属企业与村“两委”班子合作、与村集体经济共同出资、村社共建的方式,打造村供销合作社服务平台,明确村“两委”负责人任村供销合作社法定代表人,建成董岭村、麻寨村2个村供销合作社,2023年销售农资商品500余吨,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0余万元。同时,2023年,村供销合作社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种植高粱450亩、吊瓜200亩。
做实乡村振兴“服务点”,聚焦基层治理搭建惠民生活平台。独山县社强化与社区的合作共建,借助社区基层党组织聚集能力,推进社区和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中心融合共建,在聚焦基层治理上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以麻尾镇清和社区推行人居环境整治奖励积分制办法为契机,独山县社在麻尾镇为农服务中心建立“积分超市”,让群众通过参与到社区的环境维护、庭院美化、义务劳动等活动中,获取奖励积分,并按照“1分等值1元商品”的方式到为农服务中心“积分超市”兑换食用油、米、面等日用品,进一步提高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不断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新动能,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平台。
做好信用“融资点”,聚焦金融服务短板搭建便民融资平台。独山县社采取“金融服务+”的方式补齐为农服务金融短板,通过与贵州银行独山支行开展战略合作,在供销为农服务中心设立金融服务站,为农业企业、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取款等金融服务。
做畅电商“经营点”,聚焦农产品上行搭建独货出山平台。独山县社整合全县7家物流快递企业资源,推动县内快递物流企业与电商服务站、为农服务中心整合优化,实现从单纯的“网货下乡”升级至“快销品配送”“农产品进城”,解决由镇到村“最后一公里”的物流瓶颈。麻万镇供销合作社与小微商会搭建县级农特产品“展销会”,通过开展助农直播、线上线下销售等多元化途径,拓宽了农特产品流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