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省当阳市供销合作社创新基层供销服务体系建设,有力推动供销合作社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把握合作经济组织属性,建立健全基层供销服务体系。供销合作社是党领导下的为农服务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具有区别于其他政府职能部门的显著特征。当阳市社牢牢把握这一属性,坚持合作制方向、市场化手段构建基层供销服务体系。市社积极投资1500多万元参股镇级供销合作社,每个镇基层社平均投资150多万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并联合涉农市场主体共同投资入股。严格按照规范召开股东大会、社员代表大会,在工商部门注册成立供销有限公司。截至2022年10月,全市10个镇(街道)供销合作社全部规范健全,20多个村建立村供销合作社,建立8个城市社区服务站(提货点)。基层社实行公司化运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坚持党委、政府主导,强化基层供销服务体系保障。当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供销合作社工作,专题调研听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将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纳入市委、市政府工作要点和农业农村工作部署。2022年9月,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将以供销服务体系建设为核心内容的供销合作社工作纳入镇(街道)年度综合目标考评责任清单,将供销合作社工作提升到市委、市政府工作层面,为推进服务体系建设奠定坚实基础。2022年10月,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前期试点推进基层供销服务体系建设经验,出台《当阳市基层供销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要求、保障,党政主导在市级层面高位推进。
贯穿业务发展主线,加强基层供销合作社服务体系合作。合作发展是供销合作社的精髓和灵魂。当阳市供销合作社在推进基层供销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坚持用业务主线贯穿与基层社的合作。
一是联合市场主体,通过独资、控股、参股合作等方式布局业务。当阳市社投资2600万元,建立3000吨农资储备和5000吨蔬菜加工销售的应急物资储备中心;投资2亿元,建设宜昌供销再生资源产业园项目;投资1100万元,在城区建设供销合作社第一门市部、生鲜驿站等服务站;投资开发了新供销数字中心(共向集数字科技),并成立商业营运中心。二是成立了商贸公司、农村电商公司。市社投资褚家湖粮食合作社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成立特色产业合作社,按照镇供销合作社“四有”功能、村社“五有”功能进行业务布局。目前已有200多个市场主体加入,涵盖农技农机、种子化肥、日用百货、再生资源回收、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各项业务。在此基础上,市社还牵头成立当阳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使供销合作社逐步成为党和政府抓得着、用得上的有生力量,成为群众生产生活的服务平台。
转变旧的发展理念,破解基层供销服务体系瓶颈。基层供销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缺人缺编缺钱的老问题。“建”只是开端,必须“建用”并重。核心在“用”,关键在“利”,只有保障各市场主体取得预期收益,方能紧密团结一心,避免出现“标签式”“贴牌式”现象。
一是树立消费即是资源的理念,破解无资源的瓶颈。把基层群众的各种消费集合起来,就能形成巨大的客户群,通过拼团集采方式,提高谈判议价能力。当阳市社在农资方面,以全市统一市场为条件同华强化工、史丹利、新洋丰等多家化肥企业谈判,实现每包化肥降低20~35元采购成本。燎原村供销合作社采取集采模式,组织农户拼团购置化肥,每包肥料为农户降低20元成本,村供销合作社实现盈利5万多元,同时村民的诚信档案积分和在村供销合作社买卖入账积分,可用于兑换日用品等,现已兑换积分1.4万分,集体经济得到发展壮大,群众积极性极大调动。燎原村供销合作社还将村民的机耕服务集合起来,形成3000多亩的大单,团购机耕服务,由过去每亩80元降到65元,既节约成本,又统一了管理,也方便了人居环境整治,受到群众欢迎。二是树立规模即是效益的理念,破解小生产的困局。将一家一户的生产单元组合起来,形成规模经营生产,进而实现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品牌化销售,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优质优价,帮助农民增收。褚家湖粮食专业合作社以生产托管、土地入股、土地租赁等形式大量流转、托管闲散土地,实行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核算的“六统一”模式,社员比一般散户经营每亩增加收入近200元。三是树立服务即是商品的理念,破解缺资金的难题。当阳市社结合老旧街区改造工作,着眼于社区积分兑现难题,在南子巷投资成立供销合作社第一门市部,实现生产消费两端连接,农民田间地头、市民餐桌灶头两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