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党建工作
喜迎党的二十大 强化供销为农综合服务能力 发挥党建“三带”作用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今年以来,全州供销社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重要论述,充分发挥党建“三带”作用,以党建带社建,推进村社共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村集体经济得到了发展壮大,系统为农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一、以党建带基层组织建设,增强组织服务能力

  基层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区综合服务社、庄稼医院、连锁超市、农贸市场等是供销社基层组织的主要形式,又是服务“三农”的前沿阵地。一是强化“三位一体”新型基层社创建力度,夯实基层服务基础。目前,全系统累计完成“三位一体”基层供销社14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75家、村级供销社61家、完成薄弱基层社改造提升16个、农村综合服务社4352个。锦屏敦寨供销社、天柱远口供销社等5个基层供销社被总社评定为标杆基层社,我州有24个基层社获得省级“三位一体”新型合作社示范社称号,17个村级供销社获得省级示范社称号。我州在榕江县通过整合供销社、信用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资源探索“三社联建”试点工作,列入中国扶贫发展中心定点观测项目重要亮点成果;在凯里市探索构建集“党建、金融、人才、劳务、供销、快递、购物、扶贫”功能于一体的“村社宜站”发展模式,成功走出一条党群关系更加密切、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新路子。纳入2021年度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是贵州省唯一入选案例,得到省、州领导高度认可二是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强化农民组织程度。全州供销社系统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528家,我州有丹寨县朵往颂创新农业专业合作社等6个专业合作社被全国总社评为全国供销合作示范社。建立各类协会7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25个,合作社入社农户1.75万户,建成茶叶、蔬菜、水果、中药材等农产品生产基地20余个,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为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三是强化村级党组织建设力度。今年以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继续帮助支持27个帮扶村,共选派机关23名优秀干部继续到帮扶村驻村任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坚持将党支部建在合作社、产业链上,确保村党组织始终成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领导核心,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引领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累计支持资金114万元帮助帮扶村解决基层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问题,加强脱贫人口动态监测、协助村两委选举换届、开展走访慰问、协调务工就业等,切实帮助联系村解决实际困难问题,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以党建带服务功能建设,夯实综合服务体系

一是以经营服务网点为依托,全力构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日用品、工业产品、农资商品等在农村设点布局,全州已建成经营服务网点1272个,其中:日用消费品686个,农业生产资料444个,农副产品收购网点29个,再生资源回收网点25个,农产品交易市场20个。截止5月底,全系统市场交易额完成9.38亿元,同比增长24.09%。进一步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麻江县依托电商产业园供配中心,推广快递驿站,引入县内中通、圆通、百世等6家快递企业入驻,实现日均物流吞吐量约1.2万件,麻江县的快递业务由县供销社系统全面经营。二是依托全系统资源优势,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大农产品产销对接力度。强化东西部协作,锦屏县通过与中兴泰(厦门)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已将锦屏山核桃入驻广州28家家乐福超市销售,目前正在推进大米、食用油、凯里酸汤在广州的销售。州级黔山兴公司及丹寨、麻江、镇远等6县社属企业与广东佛山市、北京市有关企业达成消费合作意向,签订了合作协议,开设了地方农产品特色专馆专柜。继续巩固提升“七进”工作,麻江、凯里、镇远等县(市)社开展农特产品进学校206所,覆盖学生15万余人,进社区7个、进超市39个、进对口帮扶城市31个、进机关单位78个。围绕“脱贫地区832平台”开展农产品线上销售工作,今年以来,全州有15个脱贫县96家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入驻832平台,销售农产品种类1842种,实现销售额2300余万元。截止5月底,全系统完成农产品销售16.25亿元,同比增长27%,其中:电子商务销售额3.19亿元,同比增长31%,为全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贡献积极力量。三是围绕粮食安全,全力做好农资保供工作。截止5月底,销售化肥10.29万吨,与去年持平;化肥库存2.7万吨;销售化学农药344.46吨、农膜228.49吨、农用机械5301.3万元、种子饲料1019.1万元,充分发挥农资流通主渠道作用,保障了全州农业生产需要,为粮食安全奠定了基础。

三、以党建带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基层组织服务水平

一是强化村社联建,着力加强供销社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在凯里大溪村、从江归奶村、天柱十八姓屯村、台江棉花村等,将村两委负责人作为村级供销社主任,积极探索的“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方式,切实把村级党群综合服务中心打造成为农服务的综合平台。二是整合社会资源,拓宽选人用人空间。把有服务“三农”意愿,有一定技术服务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农产品经纪人、农产品加工企业、社会能人,整合吸纳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层供销社队伍中来,为其提供舞台,让其发挥在服务三农方面的才干。三是加强干部继续教育培训力度。今年,全系统共开办电子商务培训班、农技人员培训班、财务会计、统计培训班和组织参加省、州、县各类专题培训班60余次,参训人员0.56万人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为加快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组织保障。